“Now the question is not whether you need globalization or not but how to globalize.”

Headquarters
Address: Floor 20th, Tower B, No.516 Jingqi Road,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Telephone: 0531-82062906  18866400732
Fax: 0531-82062906
Beijing Office
Address: No. 39 Tianlaixuan, North Shuangliu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Telephone: 010-********    13641286130

Vision
 
“纪念赵萝蕤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2-7-23 浏览次数:4718

来源: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翻译家、英美文学专家赵萝蕤先生(1912~1998))诞辰10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于2012年5月9日召开“纪念赵萝蕤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缅怀她在英美文学教学、研究与翻译等方面做出的杰出成就,研讨她长达半个世纪的英美文学翻译活动与翻译艺术。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和研究单位的教师和学者、赵萝蕤先生在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执教期间所教授的学生、同事、友人和亲属约7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的校外代表和来宾包括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金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叶廷芳教授、傅浩教授,清华大学比较文学文化研究主任王宁教授。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树森教授主持。

    研讨会在外国语学院民主楼举办,赵萝蕤先生生前曾长期在该楼工作,她的父亲赵紫宸先生在担任燕京大学神学院院长期间也曾在此工作。因此,作为见证历史的场所,民主楼使许多曾经在这里工作或学习的与会者更为真切和生动地追溯历史,缅怀赵萝蕤先生,回首在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历和重要的事件,强化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在研讨会的开幕式上,北京大学社科部萧群常务副部长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教授先后发表致辞,高度总结和褒扬了赵萝蕤先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生涯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包括教书育人,翻译英美文学经典,主编和撰写《欧洲文学史》等杰出的贡献,强调赵萝蕤先生毕生致力于国文学教育与研究事业的学术精神与治学风范是值得认真研究和学习的宝贵的精遗产和优良传统,将其发扬光大,有助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赵萝蕤先生的弟弟赵景心和赵景伦代表亲属发言,感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举办本次研讨会,并深情地回忆她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求学的经历,1949年回国之后在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教学生涯和研究经历,以及在文革之后不计较个人在历次政治运动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尽管已经年迈体弱仍以饱满的精神从事教书育人、研究和美国文学经典作品的中文翻译等方面的工作。

    赵萝蕤先生长期在高校任教,可谓桃李满天下,她的许多学生和同事因为居住在国外、国内其他城市或者因为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参加今天的研讨会,但近期连续以发表文章等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怀念之情,发表了研究赵萝蕤先生的学术著作和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翻译的著述。因此,研讨会为与会代表和嘉宾提供了七篇纪念和研究赵萝蕤先生的文章,其中包括赵萝蕤先生的好友、年逾九旬的巫宁坤教授的长文《一代才女赵萝蕤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叶廷芳教授感人至深的文章《温馨的忘年交:忆赵萝蕤先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王逢鑫教授专门为本次研讨会撰写的文章《永记她的音容笑貌:纪念赵萝蕤先生百岁诞辰》,陈子善先生的文章《记忆中的赵萝蕤先生》,以及北京大学校史馆郭建荣研究员四月份刚刚发表的论文《她用生命译著:纪念文学翻译家赵萝蕤诞辰100周年》。这些文章史料丰富,情真意切,赞美了赵萝蕤学生的人品、学风和学术成就,研究了她的翻译成就与翻译艺术。

    与会代表和嘉宾有许多人是前辈学者,他们熟悉赵萝蕤先生教书育人的经历和教书育人的特色,了解其文学翻译与研究的经历与成就,其中有许多他们亲身经历的感人至深但鲜为人知的细节,这些独特的经历及其具有历史时代的特征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因此,本次研讨会邀请诸位前辈、学长和老师们以口述历史的方式描述他们各自与赵萝蕤先生相关的亲身经历,以及从他们各自的视角对赵萝蕤先生治学、学术研究与文学翻译的认识,通过描述事件和细节来追思赵萝蕤先生,还原历史,以这种开放式的风格研讨她的教育理念与历史、治学原则、学术观点以及为人处世的特征,以此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学者的优良传统。

    在与会代表的发言过程中,许多人深情地缅怀与赞扬了赵萝蕤先生教书育人的高尚风范、深厚的西方文学艺术修养与造诣、严谨的学风与朴实低调的作风,赞扬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自觉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尤其是在经历了文革迫害后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和学术追求,希望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文革之后,赵萝蕤先生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将《草叶集》、《黛茜·密勒》与《丛林猛兽》等多部世界文学名著翻译为中文,在国内外学术界和翻译界赢得了荣誉,美国的《纽约时报》曾在头版报道她的治学经历与翻译成就。此外,赵萝蕤先生始终深切关心北京大学的发展与英语系的学科建设与发展,1997年捐款十万元在英语系设立了“赵萝蕤英美文学研究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主动为赵萝蕤先生编辑和出版了其论文集《我的读书生涯》。在本次研讨会召开的前夕,为纪念赵萝蕤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北京大学出版社重新印刷了该论文集,使得与会代表与读者能够有机会重温她一生所发表的三十余篇重要的学术论文。

 
 

| ENGLISH | JAPANESE | KOREAN | RUSSIAN | GERMAN | FRENCH | SPANISH | VIETNAMESE |

HeadquartersAddress: Floor 20th, Tower B, No.516 Jingqi Road,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Telephone: 0531-82062906  18866400732  
URL:
http://www.086fy.com